Search

推薦新書:《從裝懂到聽懂,現代音樂簡史》
 
這是一本在這年代難得去處理音樂類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推薦新書:《從裝懂到聽懂,現代音樂簡史》
 
這是一本在這年代難得去處理音樂類型問題的書。更難得的是,它會提醒你聊音樂和思考音樂是多迷人的事,那正是我們失落已久的,與音樂、與同好的深度互動。
 
--
 
約莫15年前,有兩件網路大事永遠改變了我們這一代聽音樂的方式。第一是串流誕生,以幾乎免費的代價,讓全世界的音樂觸手可及;第二是臉書問世,打破專家與庶民的界線,每個人都是媒體。
 
結果是音樂不再神祕珍貴了。想聽一張專輯無需斟酌再三、綜合各方意見、小心翼翼提取日常娛樂花費。只要滑鼠輕點,聽10秒提不起勁,大可就此略過不聽。演算法的演進更是火上加油,它比你自己更知道你要聽什麼,如同私家御廚上菜,你只管張口吃了便是。音樂的資訊在網路上俯拾即是,甚至多到一文不值。大多時候東抄西貼,好壞難辨。耕耘一輩子的專家與聊天型網紅,搞不好後者你還比較看得更津津有味。
 
音樂徹底生活化了,變成你日常背景的一張張歌單:運動時讓你振奮、通勤時讓你打發時間、用功時讓你專注。也是你情緒的寄託:無論快樂、悲傷、緊張,皆有專屬配樂。你有時追星,有時三五好友約KTV消磨一晚。音樂的這些使用情境,我們再熟悉不過。
 
可是音樂遠不只這些「功能」。音樂可以承載議題、引導論述;可以富含哲理、激發思考。它常常跳脫創作者的意念,造成社會劇變;或是不經意間,成為某個人生命史的不可或缺。在這個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的時代,對音樂認真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。
 
有好長一段時間,我消極的以為音樂的討論與思考已走到死胡同。台灣的音樂專業刊物與節目近乎絕跡,網上資訊散佚錯亂,公共討論品質更參差不齊。以往樂評的筆耕愈見困難,也許轉型YouTuber還有些搞頭。在此情況下,這本由中國資深音樂自媒體「壞蛋調頻」所著的《從裝懂到聽懂,現代音樂簡史》,竟能在臺出版,堪稱不可思議,更別說它的內容正是許多人皆能說點皮毛、卻又避之唯恐不及的「音樂類型」。
 
別以為本書充滿高深難解的音樂理論分析,事實上它提醒了我音樂化為知性的第一步:講故事。不管用寫的、唸的、還是演的,沒人不喜歡故事,而音樂的歷史當然也是一種故事。兩位作者風趣且旁徵博引的筆觸,一路從數百年前的宗教音樂聊到最新、最潮的電子舞曲。他們大膽挑戰你心中對音樂的刻板印象,讓你好奇不已,反過來思考各種音樂的可能。好比你可能沒有仔細想過世界上到底有沒有「搖滾精神」這種東西?又或宗教為什麼又是一切音樂的源頭?風格究竟是一種商業行銷手法,還是實際上能方便歸納的工具?
 
當然,既然是一部音樂的歷史書,不可能面面俱到,必然有其切入的角度與書寫的觀點。我不見得百分之百同意書中的內容,但是接觸不同觀點、重新整理對某些事物的看法,比死板板的冷知識有意思多了。何況,音樂裡可沒什麼絕對正確的真理,只要記得保持開放心胸,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一套看法。
 
所以音樂到底要不要懂?我向你保證:可以不用懂,但要是懂了,趣味無窮!
 
大是文化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音樂文字 / 行銷文案 / 翻譯 / DJ / 演唱 / 和聲編寫 邀約請私訊 or email brienjohn
View all posts